張振宇[收藏家]

張振宇[收藏家]

張振宇,當代資深收藏家。認為獨樂不如眾樂,會以出版和展出的形式向公眾分享其的收藏成果與藝術理念。自我總結玩畫25年如出家人的修行,在不斷改變內心的成長中,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。

簡介

張振宇張振宇

張振宇,當代資深收藏家。愛畫如命,丹青所有門類都涉獵極深。
自我總結玩畫25年如出家人的修行,在不斷改變內心的成長中,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。
2009年3月起在上海《新民晚報》 開設“愛物瑣記”專欄,以清新雋永的精悍文風把藏品圖文並茂地逐一向世人介紹,宣揚積極向上的人生觀。
“我以美圖慰勞生”為其經典名言和人生理想。認為獨樂不如眾樂,會以出版和展出的形式向公眾分享其的收藏成果與藝術理念。張先生說自己享受人生,幫助別人享受人生,那才是最幸福的。

愛物瑣記

回回打開史喻為“元四家”吳鎮的這十二段山水卷,人都心神俱邀入畫境。掩卷時人自然似丟了魂,縱然畫卷已上扣,心神還長時在卷中邀游,余情智唏噓一片——“人品、學問、才情、思想”,齊白石的恩公陳衡恪所總結文人畫四要素的高度全在里了!
士夫畫既文人畫,指讀書為士的官人、文人業餘所做的畫作。始於唐代大詩人王維,倡導於北宋巨儒蘇軾,依我看大成於元,這要歸功意趣需藉助於良好的筆墨修養。士大夫們籍遣情成圖,不能說肯畫就能把畫畫好,無論有否師承,落筆要有成就,都少不了系統地落力學習。蘇軾當年心氣再高入雲,由史至今中國山水畫的高度還是在於兩宋院體。倒是到了漢人權利旁落的元朝,他族的頤指,士大夫們對仕途的渴望才轉向給了心中可寄情的山水墨寫。審視整個元代繪畫我發現少了宋畫的氣勢,但多了宋畫欠缺的情感宣洩。原來中國這一段的繪畫可說是由仕途失意的士大夫們在構建,難怪儒化的筆墨大多都筆筆縱情,率真如孩童發語!
吳鎮的墨韻在“元四家”中最值推崇。史謂倪雲林為隱士,其實吳鎮比其更隱。吳每天躲在家畫畫寫字,把胸有千壑繪得景境傳神;字氣之活,有若靈龍。蘇軾的士夫畫理想自然是要仰仗其來實現宏願。
是卷於七十二歲筆墨臻化境時繪就。大清乾隆帝在卷中御題的評語為:“我謂勞工形似者,未如此拙趣超神!”拙為士夫畫的最高境界,乾隆帝語意為:我斷言吳鎮畫的所有如這十二幅畫的美圖,都及不上這些畫那么率意天成,乃無上神品也!也難怪乾隆帝予每幅都賦詩對題一首,貯於其最喜歡去的御書房以便欣賞。後又編入《秘殿珠林石渠寶芨》初編,記品一等。為讓後世了解畫卷的尊貴,於初編中罕有地給卷中每幅都標上尺寸,避免有人偷梁換柱暗下手腳。
富裕之後,人生的夢想莫過於幸福有所沉浸。人人有志於各求,對丹青的喜愛,行當之中,我是覺得沒有比這更具挑戰和激情四射的事了。

評價

不滿大家說,近年來我一直在拜讀收藏家張振宇先生的《愛物瑣記》。《愛物瑣記》是張振宇先生專門談論藝術的大著,《愛物瑣記》也自然是一本談藝錄的好書。我之所以愛讀,是正好符合我讀書的兩個條件:一是我和張振宇先生認識,二是書名起得好!當然書名叫得好,內容不一定響啊!其實是錯了。通讀《愛物瑣記》的內篇,我發現是沒有一篇標題不獨特的。尤其是“七字”成題的篇目,非常出彩,而且是朗朗上口。
整書《愛物瑣記》雖獨立成章,但又暗合了某些因緣。就“七字”成題來說,在近六十篇的文章中,其標題統統是有七個漢字組成的。而僅此一項,就非一般“俗人”能為;且文字精煉,清麗雅致,同時又與內容搭配得表里如一,再題圖以作者的曠世藝術藏品,所以在這些“環境”的映襯下,慢慢地欣賞張先生如痴如醉和那些附有靈性的文字解讀,真乃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!
作者:佚名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